找到相关内容86篇,用时7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唤醒沉睡佛(3)

    工具了。有此了解,修行就变得比较容易,我们知道自己目的地在哪里,目标就是要了悟我们究竟潜能,怫陀所教授禅修或其他方法,顿时也变得有意义多了。坐在蒲团上,安静自己心,让明觉进入,就变成很实际。...菩提心是由内心深处发出,是我们每天都要发愿心。只要菩提心在一刻,殊胜转化就继续进行著。   禅修方法:静心与明觉   禅修是很重要进步法门,两个主要方法是“止&...

    泰·锡度仁波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4046512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“止观法要”之抉择(1)

    判以撰著禅修教材  2. 涵摄声闻禅法而指归圆顿止观  (二)人间佛教止观实修原则  1. 以定慧分别方法厘清止观知见  2. 分立三类教法而指归无量三昧  四、大乘禅波罗蜜涵摄声闻禅法观点  (...中所说世间四种正见,在慈心与净戒基础上,介绍禅修方法。在声闻禅法部份,则依《阿含经》中所说修定六种前方便,建议修持能够开发无漏慧七依定,在观慧上则说四圣谛、十二缘起等观门。在大乘禅波罗蜜部份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4.html
  • 一行禅师著:观照奇迹 (3)

    本质,彼此之间无法独立存在。  如果你说:「我怕刚才看见那条蛇。」那你是将这条蛇视为物质,并且把恐惧看做心理作用。而禅修「心物互摄」,就是消融这种对立分别方法。 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(22)认为,...》中经常提到「四法界」(31)。  中国唐朝法藏(32)禅师这位伟大学者写过一篇文章,谈论许多禅修方法,能够帮助我们破除妄见,回归缘起本源,也就是对于真如世界有一种澄澈、彻底看法。(33)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647604.html
  • 存在本质:正见

    一个新生存维度。有时它会在经过一番深沉持久思索之后生起。有些人竭力想通过理智方式探究和抓住真理。他们想用推理和逻辑方法去探究存在奥秘。这是思想家、哲学家和圣贤们采用方式。有些人实际上就是靠思索而达至实相,达至见道。  对于另外一些人,它可以通过相当不同方式,即通过禅修方法生起。当我们通过系统修习使心静止下来,当我们排除了种种思绪,而依然保着清明意识时候,在这种情况下,正见有可能生...

    [文] 僧迦罗什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1148195.html
  • 理则顿悟 事须渐修──论“禅”悟修与顿渐

    无上正等正觉唯一途径。然而,“禅修方法却不是单一,随著每个人不同适应程度和状况,佛陀说了很多方法。这些方法在佛教不断发展过程中,弟子们逐渐适应,某一方法禅修者统一在一个整体范围之内,...将般若思想融入到禅修之中。六祖以后继以用《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》为主要禅修依据,自此以后,形成了以般若思想为禅修主要理论和方法。而后,《楞严经》译出,对禅宗产生影响,却远远超过了《楞伽经》。 ...

    释妙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49493.html
  • 禅修鸟瞰

    真理,帮助更多众生,能让众生究竟解脱。而阿罗汉只有解脱“我执”,并未解脱“法执”。我们学大乘菩萨道是要更进一步解脱“法执”,也就是法结。   大乘佛教禅修方法   南传佛教是以“四念处”为主要修行方法,而大乘佛教禅修方法是什么?大乘佛教也是要修“四念处”,因“四念处”是最重要基础,进而修习大乘禅。“四念处”修行可让我们得到世间定,也可以得到出世间定。禅修、修习“四念处”利益很大,让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3650232.html
  • 初级学佛讲义

    日常生活中?   四、佛法认为众生觉性本具、佛性平等,又为何有佛与众生之别? 第二课 禅修意义与方法禅修意义】   佛法真理至深极广,其中最能使吾人受益者,莫如止观法门。《小止观》...;而不知这些境界,乃自己心识所变现之幻象,日益执着,而导致精神失常,此即「入魔」。   了解「走火」与「入魔」之后,即知其与佛法之禅修静坐并无关连,勿须心生疑惧。只要依据正确观念、方法禅修静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151983.html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

    对象)应当是“究竟法”(paramatthadhamma),专注于“概念法”(pan~n~attidhamma)禅修方法能培植正念,但不属于真正毗婆舍那。有关正念系统书籍文章国人早有译介,在此不作详细论列。   (二)止观系统   止观系统强调巴利三藏圣典重要性,特别注重对“阿毗达摩”研究与实践;此外,也重视三藏注释与疏钞,依三藏圣典及其注疏建立禅修方法与次第。此系统强调禅修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5454242.html
  • 〈渐次止观应摄属于圆教或别教 〉摘要

    波罗蜜起教   十,结会禅波罗蜜归趣   以上从浅到深禅法,其精神显然是从世间禅入于出世间禅,再从出世间禅入于非世间非出世间禅.禅修方法,乃数息观和不净观两种禅法交互运用,而且都是在九次第定(四...乃未完成作品,因此从缺.然而,若比对传为智顗另一部作品——《法界次第初门》禅修次第,则与上引《法华玄义》所述次第完全吻合.(大正46:664b-697c)现将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,《法华玄义》,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556522.html
  • 紫柏真可经教思想

    真可而言,念佛也只不过是禅修方法之一,并非一定要念佛不可。在“心净佛土净,心秽此土秽,净秽既在心,如何别寻理?”唯心净土观下,他认为弥陀净土乃是自心之觉、唯心体现。(注[24])。因此,真可在〈...真可而言,唯识应只是禅修方法之一,而对于相宗之学通盘了解,也成为了参禅悟入必然结果。真可虽然重视唯识之学,但是他更强调是性、相、禅三者调和。他说:“又相宗之书,无有通变师承,学一分加一分系缚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4757267.html